一首诗,也许要用上二十年的时间才能读懂。席慕蓉的《七里香》,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首诗。 二十多岁的时候在故乡教书,非常喜欢席慕蓉的诗,其中就有诗集《七里香》(诗集名因其中诗作而名)。在那个常靠打麻将、扑克来打发业余时间的无聊而又苦涩的岁月里,读席慕蓉的诗,是我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道亮光。后来有一次,随好友去长沙进书卖,在书店买到了席诗的朗诵磁带。回家后,急切打开录音机,轻轻地放进这盘磁带,涌出来的是具有磁性的男女声交替的嗓音,席诗在这种嗓音的完美演绎下,令我更加沉醉。此后也常听,有些诗,如《一棵开花的树》,竟能暗自成诵,至今不忘。因为有了诗歌,有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靠打麻将、扑克度过的业余时间,逐渐变成了苦读英语和专业书的紧张而充实的日子。当然,诗是不能忘的,读读席慕蓉,听听朗诵带,是苦读岁月的一种放松。 然而,对于诗集《七里香》的代表作,即同名诗作,虽然诗名很美,当时却喜欢不上,也不怎么读得懂,不知作者为什么取这一首诗作为整个诗集的书名,且置于开篇第一首。当然,当时也没有去深思作者的用意以及这首诗本身的内涵,反正有那么多好诗等自己去品味,去喜欢的。 这首诗,这一放,就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其间,有我的考研、读研,进政府,入高校,再读博、作博后,然后再回高校,以及生活的种种如意或不如意种种经历。不知不觉间,故乡过去的生活,或苦涩,或甜蜜,皆是“此情可待成追忆”,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已变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今天晚上,在才子之乡临川陪女儿读高中的我,走进一家小书店,翻开的第一本书——竟然是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好像是“他乡遇故知”,打开书,翻到的就是第一首《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一遍读下来,这首诗竟全然撞进了我的心灵,毫无文字的阻隔,一下就全懂了。“沧桑的二十年后”,席慕蓉当时的生命和情感,与我此时的生命和情感完全打通。只是这一通,已经花上了我二十多年的时光,让我感慨不已…… 哦,青年和中年的生命竟有如此的不同:青年时,如“溪水”,总是“急着要流向海洋”,总是渴望走向远方,在故乡“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中年时,却如“浪潮”,总是“渴望重回土地”,回归家园,回到生命中的那份宁静,所以“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在忙碌后的都市的深夜回到故土的园子,在“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我因此明白了什么叫归隐田园,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黄庭坚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其实,人心一也,古今相通,经历过青年与中年,横跨过乡村与都市,归隐之心自然会萌发。这就是为什么陶渊明、黄庭坚、席慕蓉的这类诗仍然会触动我们,让我们的心不至于一直在喧嚣、浮华的世界中沉浮、打滚,而是懂得回归,懂得生命的最终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