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龚全珍,不仅因为她是甘将军的夫人,不仅因为她是一个甘于清贫的教师,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几十年乐于助人的品德。 上世纪五十年代,龚全珍老师跟随将军回到莲花,县里安排龚全珍老师去坊楼中学任教,从此她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扎根在这片红土地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为莲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已的光和热。多年以后,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龚全珍本可在家安度晚年,可是她始终关心着下一代的教育成长。无论进机关,下基层,还是去学校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资助贫困学生,她都忙得不亦乐乎。从此社区,学校等到处都能看到一个耄耋老人的身影。而正是因为她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才影响和感动着越来越多认识和不认识她的人,而我通过学习她的事迹,也一点点的走近了她,一点点的了解她。很感动,很震憾,为她的故事,为她的精神,为她的人生。 1986年甘将军离世,这一年,龚全珍63岁,尽管已过花甲,为了不给儿女增加麻烦,她住进了县幸福院。在幸福院的5年中,她把自已当作是院里的工作人员,组织老人开展政治学习,补衣服,拿出钱来为人老人们买营养品,结对帮扶困难群体,资助孤寡老人,办起“幸福学习小组”等等。记得在幸福院旁住还着残疾人尹韵娇一家。2005年尹韵娇检查出患了白血病,龚全珍了解她的困难后,不顾年迈,主动帮助她照看小孩,并带头捐款3000元,联系好医院让她接受治疗。在龚全珍的带动下,尹韵娇的亲朋好友纷纷慷慨解囊,帮助她战胜了病魔。而对尹韵娇一家的关心和帮助,龚全珍仍在继续,一直坚持了15年。15年,不是15天,不是15个月呀,帮助困难百姓,她自已恐怕也记不清帮了多少。当得知社区里一个困难家庭就读中学的女孩面临缀学, 并不宽裕的龚全珍毅然资助了2000元,使得这名学生能继续上学。她不仅这样要求自已,还这样要求子女。女儿甘公荣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向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都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龚老说:“我从不认为自已身份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就是要把老甘的精神传承下去,”她说到了,也做到了,这就是她作为将军夫人的坚守。 我感动,感动她当初作出的选择,从繁华都市到深山老区的天壤之别,从千里迢迢陪伴开国少将回乡务农到投身教育,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感动,感动她在90多岁还在奉献自已,追随和坚持信仰,高尚而富有、纯洁而坚定。在年过花甲仍然发挥余热,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一个个雷锋群体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响应。 “健康时,每周去一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有病时,不住特殊病房,不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逝世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此生最后的党费,生前资助的5名学贫困大学生,要求子女们继续资助到毕业……”这是龚全珍向党组织递交的承诺书。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龚全珍做到了。几十年她一直默默地耕耘在这片沃土上,为赣西莲花这颗璀璨的明珠增添光彩! 一曲《《老阿姨》,让我意犹未尽,闭上眼又想起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为龚全珍老人写的颁奖辞:“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将军已经远去了,但将军的爱人还在!将军的精神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