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县委 莲花县人大 莲花县政府 莲花县政协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
   莲花传说 more
红色经典一枝枪 6-5
莲花血鸭誉京华 12-5
清代帝师后人仰 12-5
甘霖遍洒垂花岩 12-5
骷髅警世蕊珠洞 12-5
姚崇发迹元阳洞 12-5
   栏目导航
旅游资讯
莲花之韵
莲花传说
旅游知识
吃住行乐
游在莲花
莲花杂志
国内景点
省内景点
莲花美景
莲花名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之窗 >> 莲花传说 >> 正文

姚崇发迹元阳洞

编辑:admin 来源: 日期:2011-12-5 16:49:06 点击:

姚崇发迹元阳洞

 

公元671年盛夏间,一位气宇轩昂、天庭饱满的年轻书生倒背着双手,踱进了玉壶山下的元阳洞内。他便是后来成了盛唐名臣、位居宰相的姚宗。

此番,这位从老家河南三门峡出发的游子,沿途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慕名来到了玉壶山。观赏了势若万马腾空,形象各异的玉壶山和悬挂于玉壶峰巅、长流不息的天外飞泉,以及玉壶山背面连绵不绝,古木参天的松林、湖光山色的鸬鹚湖,怪石林立、凝乳堆雪的石峰和垂花岩。这优美的自然风光,深深陶醉了姚宗,让他流连忘返,顶着烈日又走进了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元阳洞。走进洞内,顿觉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洞内深广幽邃,无数小洞勾连。沿途观赏,处处凝乳堆雪,溶岩千姿百态。有铮铮作声的石磬,须眉宛如的大士罗汉,形象逼真的虎豹狮象,玲珑巧绝的空中楼阁,亭亭玉立的宝塔,火焰升腾的丹灶药炉,鳞甲欲动的苍龙……姚崇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频频点头,内心赞叹不已。给姚崇作向导的一位老农介绍说,据传神仙杨筠松曾在这洞侧的元阳观修炼过。然后又引导他参观了这位神仙遗留在观内的丹灶、仙井和石凳上登仙时的巨大履迹。

姚崇游览完元阳洞和元阳观之后,眼界大开,似乎沾染了不少仙气,竟然产生了寄寓元阳观攻读的念头。决心一下,遂告别繁华闹市,还真在此间隐居下来了。不久又在元阳洞侧的凤凰台上筑台读书。

从此姚崇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玉壶山上。一忽儿在山顶,一忽儿在洞内,一忽儿在凤凰台上。当地村民经常在月明风高之夜,听到从山上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这正是姚宗在潜心攻读。

姚崇刚开始攻读时,虽然经常读书读到三更半夜,甚至鸡啼报晓。但由于天生若愚,反应迟钝,所以无法长进。一篇课文读了好几遍,放下书卷便忘得精光。姚宗便有点泄气和急躁了,有这等优美的读书环境,我姚宗不能成才成器,岂不是时也、运也、命也!竟有点心灰意懒起来。

这天晚上,姚崇捏着书卷又到元阳洞读书到鸡啼,开始困倦了。上下眼皮直打架,终于像两扇沉重的闸门合上了,并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睡梦中,洞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响,由远而近。姚崇急忙睁眼一瞧,只见如豆的灯下,一位头戴红纱帽,身着大红袍,脚蹬大皂靴,红脸红须,仙风道骨模样的人微笑着走了进来。

姚崇顿时一惊,急忙起身相迎:“请问贵客从何处来,小生有失远迎了!”

对方微微笑道:“我乃天上文曲星,奉旨下凡,特意前来助你一臂之力。”

姚崇顿时一惊,慌忙拱手作揖:“姚崇乃一介书生,不知何事惊动了大仙?”

文曲星哈哈大笑:“姚崇,你的造化来了。想此间乃洞天福地,非同一般。前人杨筠松不就在此间修炼时,得秘笈经书,了参无旨,著在《黄庭内经》行世,又在这洞边种杏成林,尔后功成登仙而去!”

姚崇不由得惊讶万分,深深一辑:“如此说来,仙人也是助我成仙么?”

文曲星却摇头笑道:“非也。本仙见你在此间刻苦攻读,日夜辛苦,却收效甚微,所以特意下界点化于你。”

姚崇大喜过望,急忙又问:“不知大仙有何赐教?”

文曲星微微一笑,从宽大的长袍袖中掏出一个异香扑鼻的硕大鲜桃递给姚崇,吩咐到:“你只管将这桃子食了,自有你的好处?”

姚崇喜盈盈地拜谢:“感谢大仙恩赐,小生还想啰嗦一声,不知食了这仙桃有何好处?”

文曲星神秘一笑:“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也!”遂飘然而去。

大仙!大仙!”姚崇欲追上前去,却听得元阳观内的那只大雄鸡响亮报晓了。这才猛地惊醒过来,这原来是南柯一梦。揉眼一瞧,只见自己的书案上还真出现了一个硕大鲜艳的蟠桃。姚崇回忆梦中情景,思忖片刻,心中豁然开朗:“看来上仙还真助我来了。”便将这蟠桃吃了。顿觉如醍醐灌顶,神清气爽,茅塞顿开。从此以后悟性大长。过去读不懂,参不透的四书五经,这会读一遍就心领神会,且过目不忘,事半功倍。

这天,姚崇闲步到玉壶山顶,突然发现一块巨石上有用铁笔勒的两句诗:“五夜壶山玩月回,清池小圃碧莲开。”这时他才蓦地记起,传说杨筠松成仙以后,曾经重游玉壶山,铁笔勒诗石上,其中有一首诗云:“偶过元阳抚旧栽,琳官几度杏花开。洞天怪我多生别,五百年间又再来。”可这会儿发现的却是半首诗,看来这大仙有意要留给后人续貂?想到此间,不觉心胸浩荡,灵感顿生,遂取来铁笔,在这半首诗的后面勒上了两句:“伊人一去无消息,直待于今高士来。”这两句,还真有点自命不凡了。

姚崇在此间攻读数载后,自认为功成名就了,于是挑了个黄道吉日,惜别此间,赴京赶考去了。后来果然皇榜高中,步入仕途后,官运享通,扶摇直上,先后历任武则天、中宗、玄宗三朝宰相,政声颇佳。尤其是他主张禁止宦官、外戚干预朝政,奖励群臣劝谏,辅助玄宗,出现“开元盛世”的太平景象,功不可没,成了一代名相。

姚崇筑台读书的凤凰台,后人易其名为“书堂岭”。还有姚宗当年的洗墨池、弹琴抒怀之地琴亭桥、姚宗母亲安葬地社头及元阳观、元阳洞。前来朝拜、游览者历代络绎不绝。唐代名相牛僧孺、宋代名相刘沆、周必大、文天祥等都在姚宗住居处小住过。元朝高僧诗人释惟则,明朝教育家、理学家、文学家刘元卿,清朝帝师朱益藩等人都在此地留有足迹。清朝诗人李其昌曾在此间题诗,诗云:“台倚壶山倚大荒,读书人去渺云庄。弥峰积雪空侵案,照野流萤冷映囊。水咽琴声流古调,池涵墨沈蘸天光。岭头落想来鸣凤,节足音和叶盛唐。”

 

打印该页
本文网址:
上一篇:圣帝选兵
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 友情提示:转载本站任何文章时请注明出处

中共莲花县委 莲花县人民政府主办 赣ICP备06001400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