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县委 莲花县人大 莲花县政府 莲花县政协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导航
   统计信息 more
莲花县统计局统计创新材料… 7-4
莲花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 7-4
2016年莲花县统计局工作开… 11-11
2016年莲花县统计局工作开… 11-11
莲花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 8-4
莲花县统计局“高精全”部… 9-22
   栏目导航
外埠看莲花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规定
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规范性文件
考录信息
三农服务
概况信息
价格监测
视频点播
民生工程
政府采购
规划计划
政策解读
重要会议
应急管理
重大项目
专题报道
领导讲话
文件中心
莲花动态
行政收费
统计信息
财政公开
人事信息
机构设置
领导介绍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之窗 >> 统计信息 >> 正文

莲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编辑:统计局 来源: 日期:2013-11-12 11:33:25 点击: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莲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紧紧围绕“把莲花县建设成赣湘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打造名副其实的‘莲花之乡’”的目标,齐心协力,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88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3430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17万元,增长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57.5%和3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7:46.7:34.6。
   全年财政总收入46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253万元,增长45.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39854万元,增长38.3%,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7%。乡镇财力有新突破,全年财政收入亿元乡镇实现零突破,琴亭镇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0003万元。
   二、农业、农村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840公顷,比上年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8681公顷,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5810公顷,增长2.0%。
  全年粮食总产量132648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早稻40258吨,增长2.7%。
  全年肉类总产量16585吨,比上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14.6万头,增长10.6%;生猪出栏16.8万头,增长9.1%。全年水产品产量5790吨,增长11.4%。禽蛋产量1880吨,增长3.3%。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9%;联合收割机达1066台,比上年增加780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770吨,增长0.7%。
  三、工业、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3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785万元,增长1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0094万元,增长15.9%;重工业增加值118691万元,增长17.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5374万元,增长38.5%;实现利税320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利润20196万元,增长28.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6.98%,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园区投产企业43家,安置从业人数8100人,增长5.47%。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7432万元,增长15.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492695万元、13811万元和22553万元,分别增长30.57%、17.63%和19.29%。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万元,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147万元,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681万元,增长36.3%。分产业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7730万元,增长73.1%;第二产业投资229659万元,增长39.8%;第三产业投资49292万元,增长10.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0680万元;非国有投资276001万元,增长47.2%,其中民间投资273801万元,增长46.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697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商品房竣工面积1.8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902万元,下降3.4%。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衡茶吉铁路莲花段正在紧张施工,吉莲高速莲花段全线拉通,吉莲公路莲花段改造已完成征地拆迁并开工建设。鸿安五金、侨锋电路板、联发氨纶纱等项目已竣工投产,150万吨旋窑水泥、金桥科技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71万元,增长6.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548万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847万元,增长17.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987万元,增长33.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13万元,增长44.5%。
   产业招商有新成效。共引进项目156个,其中省认定5000万以上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共引进内资8.86亿元,利用外资2912万美元,出口创汇1096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5915万元,比上年增长8%。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1400公里。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43023万吨公里,增长43.1%;公路社会客运周转量24903万人公里,增长10.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80万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总量1868万元,增长1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070户,减少11.8%。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6万户,增长25.1%。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2262户,增长29.4%。
  七、金融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274万元,增长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265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2485万元,增长20.5%。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7020万元,增长26.1%;其中,农村信用社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7952万元,增长14.4%。
   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0534万元,增长49.9%。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74万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0360万元,增长58.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规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6家。实现利税总额11784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752万元。全年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466万元;全县申请专利40项,专利受权21项。
  年末有学校94所,其中高中5所;职中5所;初级中学14所;小学69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61人,其中高中生4772人,初中生10190人,小学生23099人。有教职工2462人,其中专任教师2241人。小学招生4371人,毕业 3184人。初中招生3176人,毕业4043人。高中招生1740人,毕业126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63所,幼儿专任教师2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187人。教育事业连创佳绩,高考全市综合排名实现“六连冠”。
   九、文化、卫生
   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8万册,纪念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99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防疫站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532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3个,拥有床位25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79人,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27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90人。全县13个乡镇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15934人,平均参合率为98.18%,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64543人。年内出生2969人,出生率11.41‰;死亡1137人,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7.04‰。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26408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767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919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85元,比上年增长19.7%。
   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304人,增长3.5%;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715人,增长6.2%;参加工伤保险38968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4526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0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796人;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767人,增长1.8%;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9924人,增长0.6%。
   社会组织体系稳定。年末全县共有5个镇、8个乡、4个社区、157个村民委员会。年末全县工会基础组织数386个,工会会员30701人,救助困难职工569人。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
  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337.6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289吨,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86万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56吨标准煤,下降4.185个百分点。
  安全形势更加向好。坚持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加大力度抓好煤矿等高危企业的安全整治工作,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生产,安全生产保持稳定态势,荣获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先进单位。加大了社会治安防控力度,结合开展“三进三同”、“民情夜访”活动,深入体察民情,掌握民意,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有效处理了一批信访难题。对影响治安稳定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了重拳打击,全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群防群测“十有县”建设,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至2010年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莲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紧紧围绕“把莲花县建设成赣湘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打造名副其实的‘莲花之乡’”的目标,齐心协力,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88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3430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17万元,增长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57.5%和3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7:46.7:34.6。
   全年财政总收入46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253万元,增长45.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39854万元,增长38.3%,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7%。乡镇财力有新突破,全年财政收入亿元乡镇实现零突破,琴亭镇全年财政收入达到10003万元。
   二、农业、农村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840公顷,比上年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8681公顷,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5810公顷,增长2.0%。
  全年粮食总产量132648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早稻40258吨,增长2.7%。
  全年肉类总产量16585吨,比上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14.6万头,增长10.6%;生猪出栏16.8万头,增长9.1%。全年水产品产量5790吨,增长11.4%。禽蛋产量1880吨,增长3.3%。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9%;联合收割机达1066台,比上年增加780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770吨,增长0.7%。
  三、工业、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3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785万元,增长1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0094万元,增长15.9%;重工业增加值118691万元,增长17.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5374万元,增长38.5%;实现利税320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利润20196万元,增长28.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6.98%,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园区投产企业43家,安置从业人数8100人,增长5.47%。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7432万元,增长15.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492695万元、13811万元和22553万元,分别增长30.57%、17.63%和19.29%。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万元,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147万元,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681万元,增长36.3%。分产业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7730万元,增长73.1%;第二产业投资229659万元,增长39.8%;第三产业投资49292万元,增长10.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0680万元;非国有投资276001万元,增长47.2%,其中民间投资273801万元,增长46.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697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商品房竣工面积1.8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902万元,下降3.4%。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衡茶吉铁路莲花段正在紧张施工,吉莲高速莲花段全线拉通,吉莲公路莲花段改造已完成征地拆迁并开工建设。鸿安五金、侨锋电路板、联发氨纶纱等项目已竣工投产,150万吨旋窑水泥、金桥科技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71万元,增长6.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548万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847万元,增长17.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987万元,增长33.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13万元,增长44.5%。
   产业招商有新成效。共引进项目156个,其中省认定5000万以上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共引进内资8.86亿元,利用外资2912万美元,出口创汇1096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5915万元,比上年增长8%。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1400公里。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43023万吨公里,增长43.1%;公路社会客运周转量24903万人公里,增长10.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80万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总量1868万元,增长1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070户,减少11.8%。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6万户,增长25.1%。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2262户,增长29.4%。
  七、金融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274万元,增长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265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2485万元,增长20.5%。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7020万元,增长26.1%;其中,农村信用社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7952万元,增长14.4%。
   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0534万元,增长49.9%。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74万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0360万元,增长58.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规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6家。实现利税总额11784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752万元。全年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466万元;全县申请专利40项,专利受权21项。
  年末有学校94所,其中高中5所;职中5所;初级中学14所;小学69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61人,其中高中生4772人,初中生10190人,小学生23099人。有教职工2462人,其中专任教师2241人。小学招生4371人,毕业 3184人。初中招生3176人,毕业4043人。高中招生1740人,毕业126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63所,幼儿专任教师2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187人。教育事业连创佳绩,高考全市综合排名实现“六连冠”。
   九、文化、卫生
   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8万册,纪念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99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防疫站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532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3个,拥有床位25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79人,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27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90人。全县13个乡镇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15934人,平均参合率为98.18%,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64543人。年内出生2969人,出生率11.41‰;死亡1137人,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7.04‰。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26408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767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919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85元,比上年增长19.7%。
   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304人,增长3.5%;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715人,增长6.2%;参加工伤保险38968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4526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0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796人;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767人,增长1.8%;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9924人,增长0.6%。
   社会组织体系稳定。年末全县共有5个镇、8个乡、4个社区、157个村民委员会。年末全县工会基础组织数386个,工会会员30701人,救助困难职工569人。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
  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337.6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289吨,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86万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856吨标准煤,下降4.185个百分点。
  安全形势更加向好。坚持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加大力度抓好煤矿等高危企业的安全整治工作,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生产,安全生产保持稳定态势,荣获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先进单位。加大了社会治安防控力度,结合开展“三进三同”、“民情夜访”活动,深入体察民情,掌握民意,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有效处理了一批信访难题。对影响治安稳定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了重拳打击,全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群防群测“十有县”建设,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至2010年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打印该页
本文网址:
网站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 友情提示:转载本站任何文章时请注明出处

中共莲花县委 莲花县人民政府主办 赣ICP备06001400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