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是江西省18个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之一。近年来,通过坚持以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探索建立了“党建众筹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1、突出政治引领,厚植脱贫攻坚“战斗力” 莲花县构建了责任明确、机制完善、保障有力的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格局,使基层党组织有力扛起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上下联动,聚集脱贫合力:将全县划分为脱贫攻坚四大战区,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战区指挥长,实行战区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攻坚成效。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别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督促乡镇(场)、村全力以赴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形成了党委统筹、政府主抓、部门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巧搭平台,用好帮扶干部:将党员活动日与党员干部周六扶贫日同日同步开展,实行二合一服务扶贫大局。组织机关支部把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开到扶贫项目建设一线、开到贫困户家中,共商脱贫致富之路,实现脱贫攻坚的“微服务”和精准服务。全县2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牵手结对上万名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730件,实现“微心愿”6500个。 2、强化组织引领,凝实脱贫攻坚“信心力”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凝实干事信心力。 榜样力量: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近千人,分13批次,到坊楼镇沿背村“甘祖昌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学习将军农民甘祖昌回乡29年,带领群众与贫穷作斗争,为家乡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选树一批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成立218个“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群众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十九大宣讲”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示范宣讲,宣讲团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巡回宣讲,运用歌舞、小品等多种形式进行百姓宣讲,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上宣讲,第一时间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传递到基层,引导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选树“夫妻双双忙脱贫”的第一书记郁小勇、王艳玲,“舍小家为大家”的第一书记朱峰等一批优秀典型,激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大爱:注重引领企业、党员、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开展 “千百十工程”“爱心包裹”“一企帮一村”等扶贫志愿行动。全市的商会、全县的龙头企业与61个贫困村连心帮扶,为贫困村贫困户捐资捐物折款670余万元。耄耋之年递交入党志愿书的王振美老人,向贫困乡村捐助50万元助学金。 3、精选产业引领,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 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收”的思路,支部发挥自身优势,摸清市场、精选产业、培优扶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链上建支部:以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逐步完善“产业党组织+党员示范户+特色种养户”的结对帮扶网络,带动产业滚动发展,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如:坊楼镇泰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形式发展周边两个村112户农户入社,带动200余劳动力就业。 红色培训助脱贫:依托 “甘祖昌干部学院”,深挖红色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123”学习教育内容,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将红色基因传承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目前,学院已培训390个单位、16000名学员,入住民宿11000人次。红色培训为沿背村老百姓增收254万余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余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 整合资源促增收:连续3年整合县财政和涉农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县实施“千家万户房前屋后种满‘摇钱树’”工程,种植花卉苗木和果树30余万株,涌现354户规模种植养殖专业户,建设160个特色产业基地,覆盖全县98个村,为村级集体增收3000余元,带动1.6万余户,年均增收200余元。(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