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室 | 想“上大号”却迟到,活动多了饿得快……课间15分钟也有小烦恼

2. 这学期开学,班主任老师让大家在课间都走出教室户外活动,可是有时候我只想趴在座位上休息,我是不是太懒了?如果不出教室,有什么更好的休息方式吗?

课间休息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提升下一节课的效率。班主任鼓励大家走出教室活动,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运动或呼吸新鲜空气来恢复精力。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如果你觉得趴在座位上休息更适合自己,这并不意味着你懒,而是你可能更需要静态的休息方式。 如果你不想出教室,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比如,你可以闭目养神,做几分钟的深呼吸练习,这能有效缓解疲劳。你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肩颈和背部肌肉。此外,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或画画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放松心情,又不会消耗太多体力。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感到疲惫,可能需要关注一下作息和饮食。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饮食均衡。如果疲劳感持续,可以和老师或家长沟通,看看是否需要调整学习节奏。 总之,休息方式因人而异,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不必因为不想出教室而感到内疚,重要的是让自己在课间得到真正的休息。

3.我感觉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好,跑步不快,跳绳也经常被脚绊住,身材也有点胖胖的,我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户外活动,总怕我会“出洋相”,他们会笑话我,这是我上学最大的烦恼了,我该怎么办才好?

答:老师想告诉你,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类似的困扰,这是完全正常和可以理解的。

运动能力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才能,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闪光点。其次,运动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的。也许你可以从一些相对轻松的运动开始,慢慢建立自信。

关于身材,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与其纠结于外表,不如关注如何让自己感觉更有活力、更快乐。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 至于同学们的眼光,记住:真正的好朋友会欣赏真实的你。也许你可以试着和信任的朋友聊聊你的感受,说不定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支持和鼓励呢。

4.有时,我会想在课间去厕所“上大号”,但我动作比较慢,特别害怕上课了还上不完,怕回来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看着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的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以及对时间管理的缺乏信心。当然,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这种焦虑:

1.时间管理:提前规划好课间活动,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

2.放松训练:学习一些简单的深呼吸技巧,可以帮助你在紧张时放松身心。

3.认知重构:提醒自己,偶尔迟到并不是什么大事,老师和同学通常都能理解。

4.寻求支持:如果焦虑持续影响你的生活,可以考虑和信任的老师或学校心理咨询师聊聊。

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用对自己太苛刻。你愿意分享这个问题并寻求帮助,就是很愿意解决问题的,不用去过度担心。

家长的小烦恼:

1.儿子六年级了,他告诉我这个学期下课时间变成了15分钟,课外活动的时间变长了,但午饭时间推迟了。他正在长身体,总是喊饿,这几天到了午饭点已经饥肠辘辘,肚子都咕咕叫了,我要给他带点零食吗?还是让他上午少活动一些?

答:一般来说,针对孩子总反映饥饿的情况,学校都会在上午设置了课间点心供应环节,一般会在课间准时发放,为学生及时补充能量。若孩子在享用点心后仍觉饥饿,我们可以从膳食搭配和校园活动规划两方面协同优化。

在早餐方面,可以为孩子准备富含优质蛋白质与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燕麦粥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过程较为缓慢,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饱腹感,为孩子上午的学习与活动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支持。

同家长也可以主动沟通,建议学校对点心种类进行优化调整,并从专业教育角度,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体能过度消耗,从而有效降低饥饿感的产生。

2.女儿今年一年级,老师鼓励大家课间出教室活动,但我真的很担心同学之间推搡打闹伤到娃,是我太玻璃心了吗?该怎么和孩子、老师沟通这个问题呢?

答: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每位家长都会有所担忧,所以您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并不算是“玻璃心”。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课间活动时确实有可能发生推搡打闹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孩子受伤。

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强调安全第一,教会孩子在活动中保护自己,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比如摔倒时如何用手臂缓冲、避免头部着地等,避免过于激烈或危险的动作;并建立孩子的求助意识,在遇到不安全的情况时,及时向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求助。

家长也可以和老师坦诚说出自己的顾虑,让老师能更全面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活动安全,也可以与老师一起探讨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

3.我儿子太喜欢学校课间活动了,户外时间一长,他就会玩出汗,然后挂着汗去上课,一来二去经常感冒,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妈妈的担心是正常的,课间15分钟如果孩子在室外疯跑,确实会出汗比较多,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进教室上课,确实也容易感冒。但是,妈妈们请放心。学校让孩子们在校尽量有多的时间在室外活动,也考虑到了家长们的担心,学校也有相应的措施。对于低段孩子,课间活动都会有老师在场管理,活动也是比较丰富的,如:踢毽子、跳绳、跳房子,做操等等,避免孩子们疯跑。对于高年级孩子,自我管理比较好,不太会玩得满头大汗。还有马上天气暖和起来了,运动时,学校也会给孩子们选择“凉爽角落”。同时,我们建议给孩子穿着适合运动,又比较透气衣物,早晨出门前看看当天的天气情况,给孩子穿适量的衣物。针对比较容易出汗的孩子,还可以用上吸汗巾,让孩子出汗后及时更换。早上给孩子准备好水壶,老师在让孩子运动后会让他们及时补水。我想,课间15分钟,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所以需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

4.最近,学校多了很多课间活动设备,很多都需要好几个学生一起玩,女儿平时有点内向,回家后和我说,不敢主动邀请同学一起玩,我该怎么给她支招呢?

答:内向的人往往很细腻、敏感,善于观察和思考,通常具有很强的专注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这是孩子身上可贵的个性品质,所以家长们首先自己不要焦虑。可以试试以下几个办法:

1.求助于老师。可以和老师沟通,看看是否能在课堂内外安排善解人意、愿意分享的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活动,并及时予以肯定加以巩固;

2.培养自信。父母倾听孩子的感受,可以分享自己儿时的经历达到共情。帮助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发现孩子闪光点,特别是放大她的特长,当众接受同伴们的羡慕和鼓励,内心渐渐强大;

3.创造机会,循序渐进。鼓励孩子先找同桌或最好的朋友一起活动,教给她一些简单的开场白,比如:“我们一起玩可以吗?”“我最喜欢跟你们一起玩游戏了!”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急于求成,当孩子这方面有改变时,顺势鼓励,也不必刻意强调,让孩子知道:原来交往就是很自然的事,我也能做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